臺北市衛生局攜手董氏基金會入校宣導與喬治高職師生齊呼:拒當菸商提款機 為響應世界衛生組織(WHO)推動菸害防制的倡議主題,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攜手董氏基金會進入喬治高職揭露菸商真面目!同時提供WHO最新「戳破菸品誘惑」短片,並透過「菸品亮麗包藏禍心」宣導海報、掃碼答題抽iPad活動,讓同學們認清新興菸品危害。勇於向加熱菸及所有菸品Say No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建華局長表示,國際研究指出,加熱菸使用者有8成是年輕人,且加熱菸使用者約9成會成為加熱菸、紙菸的雙重使用者,總吸菸量不減反增。加熱菸及所有菸品,都具有高度致癌風險,也會製造二手菸、三手菸,唯有遠離所有菸品,才能真正守護健康。 黃建華局長強調,112年3月22日起施行的菸害防制新法,已經全面禁止電子煙及未經過中央審查通過的加熱菸;近期中央公布有條件通過審查的加熱菸,在正式上市前,如有使用、販賣等情事,仍屬違反菸害防制法行為! 只有「吸菸」或「不吸菸」 沒有比較好的菸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黃宇銳醫師強調,「尼古丁等於大腦毒素」!青少年大腦仍處於快速發育階段,須到25歲才完全成熟,愈早接觸菸品,就越容易產生依賴、尼古丁成癮。黃醫師說,尼古丁會對大腦前額葉皮層中產生神經毒性作用,干擾青少年的認知發展、執行功能和抑制控制能力,影響注意力、學習、情緒和衝動控制,更永久傷害大腦結構與功能。呼籲青年學子勿掉入新興菸品陷阱 拒當菸商提款機 董氏基金會林清麗主任說明,菸商為什麼鎖定25歲以下的年輕人,因為菸草中的尼古丁上癮後很難戒除,開始吸菸後,平均持續上癮30年、甚至一輩子,愈早開始吸菸,愈早成為忠實顧客,菸商自然賺的更多。新興菸品正透過直性行銷的方式在年輕人之間擴散,像是同學提供給同學。菸害防制法明文規定電子煙或未經核可的加熱菸,不得製造、輸入、販賣、展示、廣告或使用。學生之間透過社群媒體轉傳、販售新興菸品,不只違法,還等同被菸商利用、幫菸商廣告。 抗癌成功鬥士、戒菸超過10年、董氏基金會義工唐玲分享,自己罹癌並非偶然,吸菸是最大因素。高中時以抽菸排解情緒,沒想到菸癮難戒超乎想像,最後靠著戒菸門診才成功戒除至少25年的菸癮,但也因為太慢戒菸,在2019年罹患胃癌4期,後來癌細胞甚至轉移必須摘除子宮與卵巢。挺過多次化療,唐玲盼望自己受過的苦,他人無須再承受,沒有開始才沒有傷害! 唐玲進一步說,這些被添加薄荷、水果、花香等風味的新興菸品,有著時尚亮麗的包裝與外型,很容易讓人放下戒心,但聰明的同學們,我們別掉入新興菸品陷阱,拒當菸商提款機。「掃碼答題抽iPad活動」自即日起至至114年10月10日止,臺北市國小、國中、高中職組各有1名同學有機會抽中iPad ,也各有5名同學可抽郵局現金禮券新臺幣1,600元。活動相關訊息可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官網(https://health.gov.taipei/)/活動訊息及董氏基金會華文戒菸網(https://www.e-quit.org/)查詢。